2025知行奖学金 | 倪安辰:超材降噪筑通途 声波智控展宏图

发布日期:2025-07-23

图片包含 户外, 水, 岩石, 自然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个人简介

倪安辰,中共预备党员,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智瑾专项奖学金、北京轨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8/10)等荣誉。聚焦新型减振降噪超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EI论文1篇,其中7篇发表于中科院一区及TOP期刊,同时授权5项国家专利,研究成果被领域顶级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评选为2023年度最佳论文(新材料方向唯一);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入选率<5%)、2023年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全校5名)。在欧洲公派留学期间,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多次参与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组织的重要外交与文化交流活动,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多次获得表扬,并收到使馆专程发来的感谢信。

01超材料交通减振降噪

交通环境的减振降噪技术一直备受关注,也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核心科学问题在于如何高效、精准地控制交通环境中的声波和弹性波。近年来,超材料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途径,成为热门研究方向。倪安辰在博士期间围绕交通环境的高效减振降噪问题,从理论、数值方法和实验验证三个维度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两方面成果:

1. 超材料构件的低频振动控制
   
针对基本构件梁、板、桩、膜和蜂窝结构,构建了一系列实现低频宽带振动控制的超材料理论模型,并引入拓扑绝缘体理论,实现弹性波的鲁棒控制。结合惯性放大和准零刚度等新机制,突破了低频控制难、自重大及承载力低的瓶颈,并探索了超构件的实际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4篇为一区TOP期刊,其中超结构板工作入选权威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季度最佳论文及2023年度最佳论文(全年仅十篇且超材料方向唯一),并予以评价“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many areas of technology and are an exciting area of research for materials scientists, physicists, and engineers.(革新了材料、物理、工程领域技术)”。作为2021级唯一的博士一年级学生主持研究生创新重点项目“超材料板的拓扑界面态特征与应用(3万元)”。

2. 超材料交通减振降噪屏障的研发
   
针对传统交通屏障在低频振动噪声控制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屏障,并建立了从监测、设计、仿真到实验的定制化方法,通过优化算法和全局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提升性能。现场实验结果显示,该屏障在低频减振降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均为一区TOP期刊)、EI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超材料声屏障设计入选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推广名录,并荣获北京轨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8/10)。

图片包含 人, 建筑, 男人, 橙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02学术荣誉与国际交流

凭借上述成果,倪安辰荣获202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生智瑾专项奖学金,并成功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入选率<5%),国家留学基金委“新一代智能高铁”创新人才项目,赴欧洲联合培养一年(全校仅五人)。期间完成国内外会议口头汇报5次,发表会议论文2篇,并在第3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新材料方向仅一篇),同时是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振动工程学会的学生会员。隔振屏障研究成果被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关键科学论文(入选率<1‰),并获得积极评价:“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理想发展潜力”。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在岩土力学知名期刊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也给出积极评价“ Ni and Shi (2022) introduced the topological insulator into the design of periodic pile barriers and realized broadband wave attenuation and topological wave transport(Ni和Shi将拓扑效应引入了排排桩屏障设计中,可以有效实现宽带波衰减与波传导)”。此外,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江西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

03多元实践展风采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公派希腊的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作为留学生代表多次参与驻希腊大使馆的外交活动,包括全国人大高级访问代表团、一带一路中希论坛、新春中希文化节等,期间多次获得驻希大使馆的感谢信。此外,结合亲身的留学经历,参与了《一带一路上的交大青年》征文比赛,并荣获二等奖。

在校期间,积极响应学院的各类活动,作为院新媒体中心的摄影师,充分发挥摄影专长,参与校院重要会议、王梦恕院士纪念会等重要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摄影作品连续两届入选北京高校师生和铁路青年摄影艺术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并被《大学生》杂志选用刊登;除此之外,摄影作品多次获土建院个人摄影大赛一等奖,班级最美大合影三等奖,在每年毕业季累计无偿为超过300名同学拍摄毕业照。

戴帽子的男人在街道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突出事迹摘要

聚焦交通环境减振降噪新材料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12篇,其中中科院一区5篇、二区3篇、三区5篇及EI论文1篇,包含中科院TOP期刊7篇;研究论文获评领域知名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的2023年度最佳论文(超材料方向唯一),成果两次被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论文(入选率<5‰)。此外,研究论文被美国物理学会会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评选为编辑精选,并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5次并做口头报告,曾获得第3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新材料方向唯一);主持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II类一项,并参与多个国家级项目;博士期间,综合学业成绩连续三年专业第一。

曾获202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入选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入选率<2%)、2023年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赴欧公派留学一年)、博士生智瑾专项奖学金。获得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8/10)、北京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