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恩宇,男,中共党员,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师从章嘉懿教授。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经工作保研,于2019-2020年任电信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后通过硕博连读考核于2021年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他潜心科研、不忘初心、热心志愿,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宝钢优秀学生奖、2次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IEEE WCSP最佳论文奖、CSC 国家公派资助、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三好研究生等荣誉奖励。
01扎根行业关键问题
史恩宇面向 “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围绕6G移动通信、高铁交叉领域持续创新,针对高铁通信边缘用户性能受限和越区切换频繁问题,提出RIS辅助去蜂窝大规模多天线系统,从网络架构、信号处理等多角度展开系统设计,实现高铁高可靠、大容量传输。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国自然面上项目5项,主持校研究生创新项目《RIS辅助Cell-free大规模MIMO系统分析与设计》一项,结题评级优秀(同期所有项目中只有1项)。
02获得丰富科研成果
创新理论研究。读博以来,累积发表论文27篇,第一作者13篇(中科院一区Top 5篇,二区Top 4篇,CCF A类2篇,影响因子加和87.5)。其中,关于去蜂窝多天线基础理论的研究部分解决了高铁边缘用户通信质量差、易中断问题,获外籍院士H. Vincent Poor和Sherman积极评价,成果在IEEE工程领域顶刊Proceedings of the IEEE(IF 23.2,CCF A)发表,作为交大首次学生第一作者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此外,第一作者发表无线通信领域一区顶刊IEEE JSAC(IF 13.8,CCF A)1篇,IEEE TWC(IF 8.9)2篇,IEEE Commun. Mag.(IF 8.3)1篇,IEEE TVT(IF 6.1)4篇;通信和车辆领域顶会IEEE GLOBECOM和IEEE VTC各1篇。以上创新研究,为6G高铁通信提供了理论支撑。
结合行业发展。面向智慧高铁通信领域持续创新,改善高铁边缘用户性能受限问题,为工信部IMT-2030(6G)推进组提供技术提案4项。联合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开展研究,针对用户间干扰严重问题,提出RIS辅助去蜂窝系统接入点分配和预编码框架,成果被撰写进交大与中兴通讯合著专著《6G多天线与智能超表面技术》,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
注重应用落地。针对高铁场景越区切换频繁问题,提出RIS辅助去蜂窝mMIMO技术,搭建硬件平台,在京郊铁路环线测试线实现硬件平台测试,为高铁高可靠、大容量智能通信提供测试支持,获“钱塘信息杯”第二届全国智能超表面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突出事迹摘要
潜心科研,扎根高铁多天线技术,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优秀结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国自然面上项目。发表论文27篇,一作13篇(Q1区9篇)。获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IEEE WCSP最佳论文奖,IEEE GLOBECOM学生奖,发明专利2项,贡献IMT-2030推进组提案4项。不忘初心,任支部副书记,服务支部获北京市 “先进班集体”,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热心志愿,参与国庆70周年,疫情防疫志愿。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博士国家奖学金(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