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研究生工作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和帮助研究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研究生工作部继续组织研究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主题和口号
活动主题:感悟伟大变革,筑梦强国征程
活动口号:研行中华,燃创未来
二、参与人员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三、选题方向
(一)社会实践综合项目
1. 理想信念教育
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发掘校史校训、学科专业中的红色基因,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2. 科技创新服务
发挥学科及专业优势,聚焦智慧交通、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行业产业发展热点,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深入行业企业、城镇乡村、政府单位等开展科技调研服务。鼓励实践团队走进一线、走进新兴产业前沿开展调研实践,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立足社会需求,开展科普宣讲、科技研学、科研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锤炼科技报国真本领。
3. 民生关怀服务
聚焦基层民生,以志愿精神为引领,鼓励各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利用所知所学,在基层治理、“一老一小”、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鼓励研究生在民生关怀服务中展现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培育心系社会、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才。
4. 美丽中国实践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实地生态调研、环保政策咨询、环保科技创新、艺术宣传创作等,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业、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贡献青春智慧,引领研究生自觉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5. 文化传承创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研究生调研古村古建、历史街区,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收集民间故事、传统歌谣、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发挥研究生独有特点,创新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社会实践专项项目
6. “追寻总书记足迹”专项实践
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组织研究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足迹,深入党的创新理论的起始点和发源地,广泛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观察、学习体验、调查研究,教育引导研究生在今昔对比、中外比较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和人民情怀,深入领会伟大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融入血脉、付诸行动。
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专项实践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通过支持组建专项实践团队,引领研究生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交通、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参与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或研究,实现学以致用。访问“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的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与现场考察,实地感受“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互利互惠。
8. 乡村振兴专项实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乡村一线,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深入内蒙古科左后旗,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聚焦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现状,开展教育帮扶、智力帮扶和文化帮扶,以“智力+科技”助力发展。
9. 破题攻坚专项实践
聚焦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联合校内相关单位面向全校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另行通知),组织专项实践团队开展调研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围绕“领题—破题—解题”全过程,深入开展调研,厘清问题成因,提出可行方案,切实提升研究生问题意识、责任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
10. 上级其他社会实践专项安排。
四、组织流程
(一)7月15日前各学院组织申报
1. 组织学生申请立项,填写《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审批表》(附件1),每个团队学生人数不少于5人,如为本研混合组队,研究生人数需不低于团队总人数的70%。重点项目需额外提交《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申报书》(附件2)参与校级评审。
2. 立项要求
(1)各实践团队须在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中择一申报,不得重复申报。
(2)每学院可申报校级重点项目数量不超过2项。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交叉组合开展实践。
(3)为鼓励和支持各学院研究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工部继续支持各学院立项校级一般项目,每学院支持数量不超过2项。鼓励各学院结合工作实际,自行立项社会实践院级重点和一般项目。
(4)报送《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审批表》(附件1)、《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申报书》(附件2)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统计表》(附件3 sheet1)电子版至研工部邮箱,纸质版经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后,提交至研工部。
(二)7月17日前组织评审,确定重点、一般项目立项
校级重点项目由研工部牵头组织评审,遴选产生重点立项团队。校级一般项目由各学院组织评审并提交推荐名单,经研工部审核后确定立项数量。
(三)7月17日前校院两级行前准备
1. 各学院须开展实践团行前安全教育培训,根据需要可开展社会调研方法、宣传记录、财务制度等专题培训,提交实践团行前培训情况简报,做到不培训、不出行。7月18日前将各学院培训简报电子版发送到研工部邮箱。
2. 各学院组织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模板见附件4)、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出行学生全覆盖。
(四)7月17日前确定立项后划拨经费
1. 社会实践经费支出以学校“过紧日子”的要求为基本原则,遵守财务纪律,削减无效支出。
2. 校级重点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立项后预拨70%,后续学校将组织结项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确定后续经费拨付额度。
3. 校级一般项目按每项资助4000元标准下拨经费,各学院可根据院内立项校级一般项目情况,自主确定本院校级一般项目团队实际资助金额,每支团队资助额度为2000-6000元。
4. 暑期社会实践经费使用必须符合学校财务制度要求,要坚持厉行节约、统筹兼顾和专款专用的原则。具体使用范围参考《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经费资助细则》(附件8)。经费负责人须对经费执行的真实性负责,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通过瞒报、漏报、误报或夸大事实等手段,骗取社会实践经费支持,严禁虚开发票、真发票假业务等违规情况发生。
(五)7月至8月开展实践
1. 各实践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 校院两级同步开展宣传报道。研工部将组织校内集中宣传,投稿邮箱为18810922972@163.com,投稿截止日期为8月30日。
3. 鼓励各学院结合“镜头中的三下乡”、“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等活动要求,积极投稿相关作品,扩大实践影响力。
(六)9月21日前各团队提交实践成果和总结材料
1. 组织团队进行总结,按要求提交实践成果至学院。需提交实践成果清单见附件5。
2. 校级重点项目以学院为单位报送《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题一览表》(附件6)、《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附件7)及其他实践成果电子版至研工部邮箱。
3. 校级一般项目团队以学院为单位报送《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题一览表》(附件6)及5张过程照片至研工部邮箱。
4. 报送《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结项统计表》(附件3 sheet2)。电子版发送至研工部邮箱,纸质版经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后,提交至研工部。
5. 各学院可以推荐申报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个人和优秀工作者,每个奖项限报一个。具体要求可参照《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优奖项设置及申报要求》(附件9)。
(七)10月13日前组织结项评审,完成经费报销
1. 研工部牵头组织校级重点项目结项考核,评审专家结合调研主题、报告内容、创新成果等进行综合评级,确定评审结果。
2. 校级一般项目结项等其他实践项目结项由各学院自行组织,结项结果需报送研工部。
3. 组织评审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个人等荣誉。
4. 为鼓励广大青年学子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在乡村基层建功立业,研工部联合学校教育基金会开展“智瑾乡村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选活动,给与相关获奖团队一定的资金支持。
5. 研工部根据校级重点项目结项意见,拨付后续支持经费。各学院按时按要求完成经费支出。
6. 研工部将于10月下旬核查各学院经费执行情况,如有团队未开展实践、经费有剩余等情况,研工部将对剩余经费统筹使用。
五、相关要求
(一)严格保障安全稳定,保障全程安全有序
务必做到“6个全”,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稳定相关工作要求。
1. 学院务必完全掌握实践全部内容,对团队的成员组成、时间、地点、行程轨迹等逐一确定,确保不涉敏感地点、敏感事件等。
2. 全员与学院签订安全承诺书(模板见附件4)。
3. 全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4. 全部项目制定安全预案,及时关注实践地的极端气候变化和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5. 全员参与行前安全等教育培训。
6. 全周期向学院报备外出实践期间的安全情况,如遇突发事件,学院要及时上报研工部。
学院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承诺书、安全预案、意外保险购买信息等资料的留存工作,直至实践总结工作完成。未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未签订安全承诺书、制定安全预案或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不允许出行实践。
(二)提高认识拓展资源,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统筹考虑党建、科研等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充分动员组织,积极作为,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找真问题、做真学问。各学院要为实践团队配备指导教师,鼓励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实践主题要结合学科专业,以研究为特点和抓手,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围绕选题方向自行拟题。鼓励学科交叉组队参与实践,具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和较强的操作性,鼓励团队和学生将社会实践调研成果转化为资政建议,推进社会实践成果培育转化。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我校定点扶贫点、学校董事单位或合作单位、校友等资源开展实践。
(三)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生动展示实践风采
注重实践过程记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用研究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主动开展社会宣传,吸引新闻媒体报道,做好实践风采展示。结合学校《关于开展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附件10)要求,积极将实践成果转化为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并投稿至指定邮箱,学校也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交大研究生青春风采。
联 系 人:陈楼
联系电话:010-51683649
联系邮箱:yjsgzb@bjtu.edu.cn
附件:1.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审批表
2.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申报书
3.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结项统计表
4.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承诺书(模板)
5. 校级重点、一般项目需提交成果清单
6.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题一览表
7.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
8. 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经费资助细则
9. 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优奖项设置及申报要求
10. 关于开展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
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7月11日